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2题,约4790字。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文科)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用2B铅笔规范填涂在答题卡上)
1. 易中天先生在其新书《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作了如下评价:
①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
②关注人生,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
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治国理念
④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
下列各项对①②③④对应的学派判断正确的是
A. 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B.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 墨家、道家、法家、儒家 D. 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应的思想是
A.无为而治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唯物论思想 D.民本思想
3.《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未可易也。”太史公认为儒学的社会价值在于
A.体现民本思想 B.迎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D.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4.西汉时,一大夫随武帝外出打猎,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 B.“以仁入法” C.“心即理也” D.“致良知”
5. 西汉董仲舒和南宋朱熹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是①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②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④都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中国古代思想界由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到西汉的“独尊儒术”,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B.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加强 D.封建制的确立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
7.禅宗故事中有关于风动和幡动的辩论,看到旗子在动,一位僧人认为是风动,一位认为是幡动,而六祖慧能则认为是“仁者心动”,下列人物的思想与慧能禅师相似的是(第7题图)
A B C D
8.《焚书》中有关于李贽答朋友的一封信,写道:“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此语的主要含义是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C.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D.彻底反对儒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