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4
- 资源简介:
约5780字。
第二十一单元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
成果
学案40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实践
1.背景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9世纪末面临被______的危机。
(2)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屡屡碰壁。
(3)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4)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期间,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
(1)提出: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其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_________,平均地权”。
(2)进一步阐发: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______”“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____________。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
(1)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没有明确提出反对__________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5.三民主义的实践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
(2)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__________”“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以捍卫民主共和制度。
二、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希望。
(2)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