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5960字。
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一共25个选择题,每个2分,共50分)
1、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社会政治比较清明,但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孝廉制的选人范围比较固定 B.选官制度在设计上有缺陷
C.举荐权在地方士绅手中 D.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2、下表中的诗句节选自《诗经•小雅•角弓》。诗文意在( )
原 文 译 文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
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
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角弓精心调整好, 弦弛便向反面转。
兄弟婚姻一家人, 不要相互太疏远。
你和兄弟太疏远, 百姓都会跟着干。
你是这样去教导, 百姓都会跟着跑。
A.劝导周王治国要张弛有度 B.劝谏统治者行分封顺民意
C.强调宗族团结以巩固统治 D.倡导近亲联姻以对抗诸侯
3、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是中国的一种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闻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是变法的一种失败
B.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
C.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
5、对表2的解读,正确的有( )
表2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时间 人口[]
(百万) 粮食总产出(千吨)[] 种植面积(百万公倾) 粮食单产[]
(千克/公倾)
粮食 全部作物
1400 72 20520 19.8 24.7 1038
1650 123 35055 32.0 40.0 1095
1750 260 74100 48.0 60.0 1544
1820 381 108585 59.0 73.7 1840
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萧何)置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