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4题,约10250字。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礼记》记载西周时期,由于国子不是嫡长子或嫡子,他就没有继承权,但其有享受贵族学校教育的机会,等学业完成便可在王的侍卫亲军服务,等40岁之后就可以取得入仕资格。经过层层选拔,最终一小部分人会被司马(负责选拔人才的官员)上报给王,由王任命官职。这表明
A. 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 B. 所有国子均可担任官职
C. 周天子扩大了统治基础 D. 西周时中央集权的强化
2. 美国外交官何康比指出:“(中国)这种制度唯一的专制成分实际上在于宗法制度下,父母具有对其孩子的无限权威。皇帝是这一体制的中心人物,是所有臣民的衣食父母,是一切权力的泉。皇帝的权力同每个家庭中专断的家长相比大不了多少,即使一位最贫穷的土墙茅屋中的家长所行使的权威,也堪与皇帝的权力相比拟。”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家长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 B. 皇权至高无上
C. 皇帝制度优于宗法制 D. 宗法家长制是中国专制制度的内在组成
3.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 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 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 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 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4.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学者认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崇此害亦何用生哉? 以不相爱生。”为此他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
C. 既以非之,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D.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5. 天禧元年二月,宋真宗下诏:别置谏官,御史各六员,不兼他职,每月需一员奏事,奏事范围包括“诏令不允,官曹涉私,措置失宜,刑赏逾制,诛求无节,冤滥未仲,并仰谏官论奏,宪臣弹举。”这表明在北宋
A. 谏官的主要职能是规谏君主 B. 谏官与御史互相牵制
C. 官员廉洁高效得到有效保证 D. 监察制与谏议制合一
6.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 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