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一中、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6题,约8520字。答案有部分是扫描。
三明一中、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中。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错或不答得0分)
1. 2012年6月,中美联合考古小组在江西省仙人洞发掘出距今已有两万年的大陶碗碎片。
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最早在两万年前,中国已经使用陶器”的结论。这一研究过程:
A.推论有道理,材料不可信B.推论不合理,材料不可信
C.推论有道理,材料可信D.推论不合理,材料可信
2.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在现济宁地区设任城县,隶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齐郡无权任免辖区任城县令D.济宁是齐郡郡守的封地
3.明成祖时的内阁与清雍正帝时的军机处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负责日常事务
C.掌管军事,担任安全保卫 D.参与政务,没有决策权力
4.竺可桢先生曾经把中国五千年的气候波动画了一十曲线图,而文化的变化也随着这个曲线而变化。一个一个地方突然变得很冷的时候,饥荒、干旱、水灾等就会频繁发生,这里也就往往容易发生改朝换代。据此推断,下列分析哪个比较不合理
A.气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B.研究历史时要注意考虑当时的地理环境因素
C.秦朝灭亡是因为当时气温太低,冻死了很多人。
D.唐朝的盛世局面出现时的气温可能比较适中
5.《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革命”一词。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狄·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除非并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泰晤士报》在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使用的标题是“起义”。这表明此时的《泰晤士报》:
A.支持中国革命B.反对中国革命
C.舆论导向谨慎D.认清了起义前景
6.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禱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 与现代化进程相悖B. 主要由阶级矛盾引起
C. 是维新变法的继续D. 具有反帝反封的性质
7.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8.2007年6月,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旅加华侨兴建。据统计,1921年至1931年开平共建碉楼940座,占总数的51.2%,而1932至1942年,开平只建碉楼114座,占总数的6%。1932至1942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①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深;②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③西方国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