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3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0题,约7610字。答案扫描。
厦门双十中学2013届高三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2分。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如苏轼祖父名序,所以代人作序便改“序”为“叙”,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2.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3.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的考虑是
A.增加财税 B.多安置官吏 C.给予地方更多权力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5.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洋务运动之后 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6.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下图所示的中国近代两次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进行探究学习,得出了下列四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两次革命运动都发生于辛亥年 ②两次革命都属于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③两次革命都主张变革封建土地制度 ④两次革命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学习西方制度,变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③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④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8.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9.有人认为:“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这一观点的意思是
A.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B.民主思想未对民众产生影响
C.传统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 D.各省对共和政体并不认同
10.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说法的是
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