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科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6小题,约8550字。
南安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
历史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如右图)。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这里的“两方”是指( )
A.奴隶主、奴隶
B.贵族、平民
C.平民、奴隶
D.贵族、奴隶
2.商鞅变法过程中,守旧贵族唆使太子故意触犯法禁。商鞅对太子不好动刑,就严惩了太子的老师和一些违法的旧贵族,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狠狠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气焰
B.商鞅敢于同守旧势力进行斗争
C.商鞅变法中奉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D.改革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限制高利贷盘剥 D、减轻农民负担
4.司马光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
A、政府中的贪官 B、反对变法的人 C、拥护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5.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挑战教会权威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否定信仰上帝
6.《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年—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漫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
A.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D.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7.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C. 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8.“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D.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9.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