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590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史实教育使学生懂得面对强敌入侵,要不畏强暴、勇御外侮,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国际主义意识
2、知识目标: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突袭波兰;英法的态度和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德军西线的进攻;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投降;英国的抗战;德军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日军偷袭珍珠港;《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
3、能力目标: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和分析历史事物的原因、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第二,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在西线进攻,很快占领了北欧、西欧大部分国家。第三,1941年德军全面进攻苏联,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四,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联合起来,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
本节重点:慕尼黑阴谋;苏德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本节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具准备
教学录像片,制作计算机教学软件。
五、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师:提问: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在欧、亚、非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对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的纵容,西方大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学生回答。
师:由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和英法的纵容,1938年,战争的乌云笼罩着欧洲。面对法西斯德国发动新的战争的威胁,英法又采取了什么政策?(学生回答:绥靖政策。)
教学新课
1.慕尼黑阴谋
<学生阅读课文,40-41页,总结归纳。>
背景:⑴1938年3月,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吞并了奥地利。使意大利和德国领土连成一片。⑵接着希特勒以保护捷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利益为借口,要求割占苏台德区(课件:地图《二战前法西斯德国的扩张》)。
教师设问:英法为什么推行绥靖政策?英、法、美帝国主义国家为避免战争爆发对自身利益的损害,又希望能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所以不惜出卖他国利益、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过程: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召开(请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会议内容)。
影响:⑴慕尼黑阴谋是20世纪3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的继续和顶峰,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⑵德国于1939年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侵略扩张步伐。⑶它使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对英法更加不信任,所以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回答)
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⑵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⑶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
(4)英、法、美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二战的全面爆发
(5)苏联在1939年9月的中立自保政策,客观上也促发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6)在局部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无力阻止法西斯的侵略步伐。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西线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