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汾阳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2小题,约5840字。
汾阳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1.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前期,许多历史学家相信,历史研究可以去除主观因素,达到完全客观的境地。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这种对历史客观性的信心?()
①“历史是一门科学,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
②“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历史透过我的口在说话。”
③“我们只要把材料准备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④“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A.①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
2.“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等,在印欧语系kwel字根,则有翻动土地、运转与耕作之意。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
A.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B.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
C.进入青铜时代后的商朝D.中国开始农耕文明
3. 以下为青铜文物、文物上的拓片(钟鼎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已达很高水平②钟鼎文是一种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③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④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均为礼器
A.①③B.②④C.③D.①③④
4.《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土地开始私有化C. 分封制被严重破坏D.大一统王朝建立
5、汉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一石相当于一斛。《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后汉书•仲长统传》载“今通肥饶之率,计稼穑之入,令亩收三斛,斛取一斗,未为甚多”。根据历史资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西汉劳动人民十分勤劳,采用先进农业技术精耕细作,粮食产量增长
B.两汉之交的农民战争和王莽时期的改革,导致了汉代农业的倒退
C.两汉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粮食作物产量一般,增长不明显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以及铁犁牛耕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6、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对此诗评述较为恰当的是()
A.客观真实,无需考证B.溢美之辞,不足为信
C.背离实际,不足为信D.文学家言,尚待求证
7.右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将它移植到史学领域,反映黄土高原地区()
A.因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化建设侵吞了大量的林地
B.因道路、房屋宫室的大规模建设而致使森林减少
C.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林地被开垦为耕地
D.因人口的增长及对木材消耗的扩大导致森林减少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