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3题,约4050字。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60分)
1.如果你能穿越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
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B.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
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
D.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陪审法庭中审查案件
2.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3.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治的权力分配原则,主要指( )
A 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 B 债务奴隶制的废除
C 创立“四百人会议” D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4.史学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 )
A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 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提高了平民的地位
5.商鞅虽死,然“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变法加强了新兴地主的力量 B 变法壮大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C 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 变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6.(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自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 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
A 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7.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期首先进行的是( )
A推行均田制 B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C设立三长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推行新的租调制
8.北魏孝文帝下诏:“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表明( )
A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使用鲜卑语 B孝文帝逼迫官员放弃本民族的旧俗
C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下朝时说鲜卑语 D在上朝议事时说北方话者免官
9.把鲜卑与汉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的措施是( )
A 讲汉话 B改汉姓 C 通婚姻 D 改籍贯
10.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们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
A 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 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C 北魏迁都后 ,洛阳商业兴旺 D 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11.北宋中期曾先后出现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两次改革。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
A 出现背景都是北宋时期的严重社会危机 B 改革的中心措施都是整顿吏治
C 改革中都废除了科举考试 D 失败的主要原因都在于用人不当
12.北宋时期,王安石在改革过程中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 )
A 大地主、大官僚 B 农民 C 少数民族 D 地方官
13.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支出却亏了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
A 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 吏治腐败
14.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之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 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15.王安石变法中,意图“举天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