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4小题,约6280字。
山东省烟台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 史 试 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试卷相应空白处。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推动”主要体现在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 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 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3.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对话本质上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4.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的相同点在于
A.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B.谋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C.体现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D.顺应经济区域化的潮流
5.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通过《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蒋介石阶级立场的改变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 D.“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施
6.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
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表明
①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②《抗战建国纲领》对全国抗战起到政治领导作用
③中华民族团结抗战有力地改变着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国民党认识到民众与国民革命军合作抗日的重要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8.“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
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 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9.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发生新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体制创新”。这里的“政策创新”是指
A.新思想的萌发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10.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实行了特殊的“小新经济政策”。据10月份汇报可知,这里的粮食征收从9月1日开始,到10月1日就完成了任务,而其它地区几乎要拖延一整年时间。这一政策的实施
A.为实施新经济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
B.说明余粮收集制已经完成历史使命
C.为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D.标志着苏联新经济体制的建立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