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茌平二中2012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周练(6套)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3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3/20 19:21: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山东省茌平二中2012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周练
  山东省茌平二中2012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周练一(含解析).doc
  山东省茌平二中2012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周练二(含解析).doc
  山东省茌平二中2012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周练六(含解析).doc
  山东省茌平二中2012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周练三(含解析).doc
  山东省茌平二中2012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周练四(含解析).doc
  山东省茌平二中2012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周练五(含解析).doc
  山东省茌平二中2012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周练一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自从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确立为统治思想以后,历代皇帝即以“天子”自居,昭示权力来源于上天的不可侵犯性。这种现象说明(  )
  A.儒学的发展一直得到政府的支持
  B.中国古代政权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C.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D.董仲舒的儒学背离了先秦儒学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的这种现象指的是皇帝以“天子”自居的起源。C项局限于汉武帝时期,不符合题意。A、D两项叙述错误。
  2.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下列考古发现的秦阳陵虎符上的字体属于(  )
  A.隶书        B.楷书
  C.小篆 D.行书
  山东省茌平二中2012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周练二
  (答案含解析)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古代臣民把皇帝称之为“陛下”。“陛”本来指宫殿的台阶,山东省茌平二中2012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周练三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答案] C
  [解析] 分封制度被废除不符合史实,汉初曾实行过分封制,排除A项;新的社会制度确立的标志是经济上井田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排除B项;封建社会的贵族特权始终没有被真正废除,排除D项;“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体现了等级制度被破坏。
  2.东晋元兴年间(402~404年)楚帝(桓玄)下令说:“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据此能够得出的认识有(  )
  ①东晋时期,我国发明了造纸术
  ②桓玄之令客观上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
  ③当时造纸业发达,造纸技术有
  山东省茌平二中2012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周练四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耕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答案] A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时间“明清之际”,材料反映的核心信息是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这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2.宋史专家邓光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答案] D
  [解析] 注意本题的限制条件是“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与之符合的是宋朝的知州和通判;知州“三岁一易”不能体现相互牵制,排除A项;B、C两项都是中央官职,不是州郡政府,排除。
  3.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  )
  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 B.心学广泛传播
  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 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答案] C
  [解析] 尊道礼佛之风盛行于魏晋隋唐,排除A项;心学形成于南宋,广泛传播是在明朝,排除B项;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出现于明末清初,排除D项。
  4.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山东省茌平二中2012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周练五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平民社会”“十年寒窗”“跃登上第”等信息可知,这一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是隋唐及以后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故答案为D项。
  2.《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  )
  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 D.市场受官府控制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臣民常常不能对皇帝直接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突出特征(  )
  A.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B.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 D.皇帝推崇君权神授
  [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臣民常常不能对皇帝直接说话”等信息体现了专制皇权不容逾越的特征,其它各项不能从材料中直接体现出来。
  2.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
  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逐步形成
  B.“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
  C.思想文化上形成儒佛道三教合流的局面
  D.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答案] D
  [解析] 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逐步形成是在隋唐时期,排除A项;B项错误,排除;思想文化上形成儒佛道三教合流的局面是在南北朝时期,排除C项;秦汉时期官吏的任免权收归皇帝,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选D项。
  3.天坛(下图)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祈雪的圣地。这一建筑体现的人们的思想观念是(  )
  A.心即理也      B.致良知
  C.天人感应 D.制天命而用之
  [答案] C
  [解析] 古代帝王及百姓通过古老的仪式祈求上天,是因为他们在思想观念上确信天人感应。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