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1年下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2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份试卷,共文理两科学生使用。
衡阳市八中2011年下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文选)
命题人:蒋平 审题人:周湖北
考生注意:本卷分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右图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石牌坊,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与这一对联思想相吻合的言论是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B.“兼相爱,交相利。”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孟子 ②荀子 ③朱熹 ④苏格拉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3.《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
A.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B.重视教化使人向善
C.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D.推行“仁政“缓和社会矛盾
4.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5.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以四书五经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 ④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 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
A.仁政思想 B.伦理道德 C.性恶论 D.唯物思想
7.“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8.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A.内心善性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
9.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条件,正确的评价是
A.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 都具有民主色彩
10.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衡阳市八中2011年下期期中考试试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命题人 周湖北 审题人 高开德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1.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于( )
A.夏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大一统时期 D.隋唐繁荣时期
22.假如你是汉代的一名学生,若想进入全国高等学府接受教育,你应该去( )
A.长安、太学 B.洛阳、书院 C.南京、国子监 D.曲阜、孔庙
23.以下是《宋史》中出现的人名: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由此可见,宋人取名深受当时哪一思想的影响( )
A.佛学 B.道学 C.理学 D.法学
24.明清之际思想家中提出“经世致用”思想的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25.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26.右图是2008年1月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设立的标志“华夏苍穹”,雕塑最上部是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
仪器——司南。下列对司南以及实用指南针的解释正确的有( )
①司南最早发明于商代
②东汉发明了指南针
③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7.中国古代的“四大农书”中,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是( )
A.《氾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28.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29.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成果丰硕,领先世界。制订我国古代最优秀历法《授时历》、创制当时世界上先进天文观测仪——简仪的科学家是( )
A.张衡 B.僧一行 C.沈括 D.郭守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