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12900字。
《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教案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文化大革命”前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优秀文艺作品;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艺园地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归纳新中国建立以来文艺事业的发展和成就,培养学生从文艺现象中领悟历史的能力;通过理解建国以来文艺事业发展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
艺园地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说明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建国以来文学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文学艺术创作先后出现两个高峰的原因与表现及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二、难点对所涉及的文艺作品的了解与评价
教材分析
本课《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以“文艺事业的成就和灾难”,“文艺园地百花争艳局面的出现”两目内容,概括地反映了我国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事业的成就。课文以时间分期,以新中国建立以来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一时期,分别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文艺事业的成就,以及“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文艺事业的灾难。“文化大革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文艺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变和发展时期,文艺园地出现了百花争艳、繁花似锦的局面。
一、文艺事业的成就和灾难
教材一开始指出,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文艺事业备受党和国家重视。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来自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文艺工作者共聚一堂,共商发展和繁荣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大计,确立了文艺新的服务对象和前进方向,开创了新中国文艺的新局面。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又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使文艺事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任务。1956年4月,党又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工作总方针。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明确指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其具体内涵包括: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不能用行政力量来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艺术和科学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