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名题分解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8题。约18140字。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1.(2011•泰州高三期中联考)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实际上反映了( )
A.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B.统治阶级的重视
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重农抑商的政策
【解析】C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城市布局和功能变化的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代对商业活动严格限制,唐朝实行坊市制而宋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的空间、时间界限被打破,出现了夜市、草市,而且商品经济向农村发展,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2.(2011•浙江高考样卷)有关唐代“草市”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它是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 ②它有“草市尉”进行管理
③它后来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④它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C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有关知识点,根据所学,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到唐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大多在水运方便的地方,富室大户往往在这里聚居。“草市”作为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也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第②项属于南北朝时期草市的状况;第④项在宋朝时出现。①③符合唐代“草市”的发展特点。
3.(2011•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考)宋代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城乡贸易交流频繁
C.集市交易打破了时空限制
D.农业相关产品交易量大
【解析】D 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A、B、C三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D项可以从“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得出。
4.(2011•沈阳市级重点高中协作校统一测试)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解析】A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应该选择A。
5.(2011•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图片与这一论断无关的是
A.北宋开封城 B.《清明上河图》局部
C.北宋交子 D.宋代蹴鞠纹铜镜
【解析】D 本题涉及到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商业革命就是在商业领域的巨大变化,A、B、C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系,D项反映的是手工业中的金属冶炼业的发展。
6.(2011•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考)唐朝天宝二年,鉴真第二次东渡日本,在扬州采购的物品中,有麝香、沉香、龙脑香、安息香、毕钵、诃梨勒、胡椒、阿魏等香药近千斤,多是外来物产。这说明扬州( )
A.成为最重要的外贸港口
B.商业地位超过长安
C.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
D.是当时外来物品集散地
【解析】D 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在扬州中采购的物品多是外来物产,就说明当时扬州海外贸易发达。B与 C与此无关,A与D两项中A本身也不对,因为材料得不出“最重要”这一结论。只有D项正确。
7.(2011•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三)下列表述所体现的经济思想不同于其他几个的是( )
A.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B.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富绅,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C.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皆本也
【解析】D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映农本的是A 、B 和C 项,而D项反映的是工商皆本的思想,所以此题应选择D。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