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4题,约7640字。
新疆乌鲁木齐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历 史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2.恩格斯在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这样,在宪法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人所有制。……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到新的失败。”恩格斯所评论主要是指
A.颁布“解负令” B.建立四百人会议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鼓励发展工商业
3.《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A.连坐法 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 D.重农抑商
4.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其实质是
A.统一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
C.思想文化专制 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5.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
A.“相地而衰征” B.“废沟洫” C.“尽地力” D.“为田开阡陌封疆”
6.商鞅变法措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
①连坐法的推行 ②轻罪重罚 ③户赋劳役沉重 ④重农抑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8.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是
A.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B.北魏孝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
C.封建政府手中有大量的无主荒地 D.屯田制无法顺利实行
9.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10.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
11.从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信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