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90字。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教案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带动之下,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开民智”的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以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情况,主要内容有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学情:学生对于陈独秀、胡适比较陌生,对他们的事迹也不甚了解。所以。本课教学以代表人物为基础,讲清人物与事件的联系、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另外,还利用这一时期文字资料比较丰富的特点,组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能以陈独秀等人为榜样,具有勇于创新、不瞿艰难、坚定改革信念、不惜为思想解放运动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五四”前夕的新文化运动,一般被称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反封建的产物。为了铲除封建社会给人们造成的愚昧、启发理智,上升期的资产阶级需要一个思想上的启蒙运动。(“启蒙”二字也就是启封建之蒙的意思)新文化运动正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解放运动,为中国社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教学创意: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关作者的作品,开展读书报告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分两步进行:①辛亥革命的成果;(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②辛亥革命的危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得革命并不彻底。)
导入新课:辛亥革命后,虽然中华民国成立,但是民主共和的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同志,使民主共和成为一句空话。面对混乱的国家形势和复辟分子掀起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中国思想界爆发了一次空前的浪潮。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