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70字。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及其意义。
了解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外交活动,理解“求同存异”的含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组织观看万隆会议的历史纪录片片断,感受万隆会议中周恩来的风度。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中国在建国之初面临着美苏冷战的严峻局面,一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拒不承认新中国的合法性。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是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在这种形势下,新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外交策略以打开外交局面,为国际社会承认呢?
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让学生读课本,提问:为什么说1954年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首要的外交问题是如何处理旧外交关系?
另起炉灶。新中国不继承外国政府过去与旧中国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也不承认外国在中国原外交官的身份,凡愿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外国政府,都必须经过一定程序,在新的基础上办理建交事宜。
周恩来说:“‘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如何处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和残余势力?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在同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之前,首先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扫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请那些客?
1949年3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发表讲话指出,“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他们一天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合法地位。”
与帝国主义决裂,如何打破孤立?
一边倒。《共同纲领》中表述为:“新中国必须首先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
为了能够在国际社会立足,打开局面,同时展现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的大国风范,中国必须在外交思想上有所建树,而新中国的领导人也的确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