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下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0/17 9:29: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道小题,约13230字。

  2017-2018学年下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1. 《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中国人最早培植“六谷”、养殖“六畜”的时代是
  A. 原始社会末期
  B. 西周时期
  C. 战国时期
  D. 明朝时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在西周时期“六谷”和“六畜”都已经出现了。A不符合历史史实;CD晚于西周。故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六谷”、“六畜”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①地域差异角度:南稻北粟格局。②农业结构角度: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生产模式角度: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与完善。④经营方式角度: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⑤经济重心角度: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到补性。⑥生产力角度:生产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设施不断进步。
  2. 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本”是指
  A. 农业
  B. 手工业
  C. 商业
  D. 海外贸易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为本,商为末,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A符合题意。B,C都被视为末,包括D.综上,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3. 公元前三世纪写成的《吕氏春秋》中,有《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专门讲述“农家之言”。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吕氏春秋》是专业的农学著作
  B. 注意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C. 战国时期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 百家争鸣已经接近尾声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黄老道家的一部名著,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有《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专门讲述“农家之言””可知,《吕氏春秋》注意总结农业生产经验,B项正确。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开始出现,不可能形成农业科学体系,C项错误。D项与材料没有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4.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A.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 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只是说明清政府允许部分商人从事食盐经营,不能推出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故A项错误;民营商业受到政府食盐营销政策的转变而有所发展,并未受到打击,故B项错误;从汉武帝时期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到清政府时期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说明政府的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对商人的要求和管理不像过去那样严格,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5. 下图为山东出土的东汉耕耱画像石(局部),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粉碎、平整已耕翻的土地)。这反映出当时
  A. 传统耕犁构造定型
  B. 耕作技术日趋完善
  C. 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D. 铁犁牛耕推广到南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粉碎、平整已耕翻的土地)”可知,东汉时期耕作技术日趋完善。所以本题选B。A项传统耕犁构造定型应该是隋唐时的曲辕犁。C项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D项铁犁牛耕推广到南方在图片中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耕作技术日趋完善。
  6. 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人口增长
  B. 稳定地方秩序
  C. 完善政绩考核
  D. 增加政府收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可以看出,政府采取这种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口的增长,提高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故答案为D。促进人口增长不是主要目的,只是增加政府收入的手段,排除A;BC项与材料中的措施无关,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唐朝赋税制度
  7.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各项可以为作者提供论据的是
  A. 偏远的农村地区开始出现草市
  B. “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 出现了大量工商业市镇
  D. 生产领域出现了新型生产关系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中的草市开始出现于唐朝,C、D出现于明清时期,皆可排除。而B正确。宋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坊分离的界限被打破,交易不再受时间限制,因此B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8. 《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了当时
  A. 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B. 南方相对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C. 南方物资供给全国各地
  D. 南方政治清明带动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出南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得到开发,但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故A项错误;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故B项正确;材料中南方物资充足,能够满足各地需求,但并不一定供给全国各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南方政治清明,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的发展度•经济重心南移
  9. 徐峰在《试论近代江南市镇的城市化》中认为:“湖州府所辖的乌青镇,明朝时除了四条主干大街外,另有街巷58条。镇中工商业(蚕丝、冶炼、编织、磨坊、染坊、造船、杂货等产业)发达。清末,乌青镇街巷规模有了明显扩大,新增加了8条主干大道,街巷增加了47条。”促进这一时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市民阶层的壮大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