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0题,约15320字,有答案解析。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非48分。在每小题给比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日要求的。)
1. 在春秋末期,中原社会已经变得比较宽容柔和,崇尚优雅和尊严。但秦国长期与戎狄杂处,草原游牧文化中没有“民贵君轻”观念,更没有“为政以德”的仁德概念,以绝对服从为天职,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段材料揭示出
A. 中原文化已经丧失了进取意识 B. 中原文化与草原文明难以融合
C. 中原文化传统具有自身局限性 D. 秦文化传统具有专制集权色彩
【答案】D
【解析】
秦文化和中原文化相比缺少了儒雅的特点,材料“以绝对服从为天职,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信息说明秦朝文化早已具备专制主义集权的色彩,故D项正确;材料是比较中原文化和秦文化特点,并不是说中原文化已经丧失了进取意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中原文化和秦文化的融合性,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原文化传统具有自身局限性,故C项错误。
2. 2018年1月18日新闻报道,成都天府新区发掘的崖幕群包含崖墓200余座,跨越东汉两晋南北朝500余年,出土了高鼻梁大眼睛的“西域风”铜像(见图)。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 四川地区已经融入了中原文明
B. 成都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于世界
C. 中国文化具有融通中外的特征
D. 四川是中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答案】C
【解析】
“西域风”在当时是对外来文化的称呼,“西域风”铜像充分说明中国文化具有融通中外的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四川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成都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于世界,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四川文化在中国文化地位,故D项错误。
3. 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文献 文字记录
《史记•泰始皇本记》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汉书•百官公卿表》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秦汉时对地方官史的管理加强 B. 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 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D. 奏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答案】A
【解析】
表中四段材料并不能说明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故A错误;“遣御史监三辅郡……刺史,掌奉诏条察州”也不能说明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故B错误;四段材料都反映了秦汉时派官对地方监察,说明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故C正确;材料也不能表明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表格内容,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四段材料的共同信息,排除表述过于片面的或史实错误的选项,即可从“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的角度得出正确答案。
4. 《清太祖实录》记载:努尔哈赤曾对自己身后国家政治制度提前作出安排“继朕而嗣大位者,毋令强梁有大者为也……且一人纵有知识,终不及众人之谋。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这一安排
A. 遵从了“禅让制”的古代传统 B. 形成了君主与大臣相互制约的局面
C. 顺应了民主取代专制的历史趋势 D. 奠定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基础
【答案】D
【解析】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