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6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打包6套)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一2018082302121.doc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二2018082302116.doc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六2018082302117.doc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2018082302118.doc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四2018082302119.doc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五2018082302120.doc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春秋时期狱讼中有“代坐”制度,即贵族不亲自坐狱,坐狱之时命其僚属或子弟代之。这
说明西周春伙时期贵族
A.享有特权,免于诉讼 B.享受保护,等级森严
C.集权专制,无视法律 D.地位高级,免于处罚
25.据史料记截:“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
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B.古代举办婚札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26.“清粮”是指我国封建时代由东南地区清运京师的税粮。宋代把当时的清粮支出分为三份,“两
分在军旅,一分在冗粮”。这客观上反映出宋代
A.中央集权加强存在局限 B.中央政府统治积贫积弱
C.经济重心移至东南沿海 D.经济发畏呈现失衡状态
27.李贽说:“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
计”。这反映出李贽
A.宜扬男女平等 B.批判愚昧和迷信
C.挑战封建礼教 D.反对封建专制
28.宝顺轮是近代第一艘出现在山东沿海的轮船,所以,当山东官员于1555年8月14日发现宝顺
轮及其他几艘船只后,惊慌失措,咸丰带调查后下谕称既然“与夷人毫无牵涉”,宝顺轮可以护航
清粮海运的船只,“以清洋面而利清行”。这一过程说明晚清统治者
A.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B.中体西用,师夷长技
C.因势利导,守内虚外 D.因循守旧,盲目排外
29.图5为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的漫画《但闻人语声》,该漫画描绘的是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育音。据此可知
A.辛亥革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革命党人期盼结束封建帝制
C.在农村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 D.报刊舆论高度关注热点新闻
30.1938年7月,日本制定“适应时局的对中国谋略”,桓台一中2018届高三复习阶段性第六次诊断考试试题
文 科 综 合历史部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必做,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25.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这表明汉代法律
A.人情大于法制 B.以礼入法伦理关怀
C.凸显皇权专制 D.深受豪强地主影响
26.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这一官职的设置
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 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
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 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
27.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28.右图是清中期主要商业城市和互市点示意图。图中所示现象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自然经济渐趋解体
C.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D.政治体制制约城市发展
29.中华民国建立时,孙中山曾通电全国使用公历。但在整个民国时期,改换公历因与民众的传统文化习惯相悖,引起民间诸多反对。由此可见
A.政府构建政治权威的努力受挫 B.全盘西化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C.传统文化因素制约制度的构建 D.民主共和观念缺乏群众基础
30.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形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还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这说明国民党
A.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 B.建立了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
C.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对抗战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
31.1955年7月,美国通过英国向中国建议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表示同意。8月1日,两国首次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9月10日双方就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钱学森由此踏上归国之路。这表明
A.中国改变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C.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趋于瓦解 D.中美两国外交政策具有务实性
32.古罗马法律规定,口头契约必须采用统一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债权人问:“你保证……?”债务人须回答:“我允诺……”,不采取此种形式的任何协议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这体现了该时期的法律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