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1(4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7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9/27 14:05: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打包4套)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新人教版20180815448.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新人教版20180815449.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案新人教版20180815450.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20180815451.doc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教学
  目标 1.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2.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教学
  重点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和中国同盟会。 教学
  难点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
  教
  学
  内
  容 新
  课
  导
  入 导入1(图片式导入) 2016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孙中山是怎样开始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又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问题。
  导入2(情境式导入) 一百多年前,在广东香山翠亭村的一棵大树下,一位老人正在给一群孩子讲太平天国的故事。故事刚讲完,就有一个孩子站起来,攥紧拳头,称赞太平军首领洪秀全是反清大英雄,并发誓要做“洪秀全”第二。这个孩子就是童年的孙中山。那么,孙中山寻求的救国道路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孙中山的救国道路,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课
  堂
  探
  究 板块一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分组讨论: (1)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有哪些?
  (2)你如何评价孙中山?
  答案:(1)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失败后,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1895年10月,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先后在日、美、英等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做准备。
  (2)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过渡语:孙中山广州起义失败后,他为中国民主革命又提出了什么主张?成立了什么组织?产生了什么影响?
  板块二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
  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学说。
  材料二 《商报》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
  材料三 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概括材料中有关孙中山在1894-1905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的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2)材料二评价孙中山有五个“不知”,你怎么理解?
  (3)结合材料三,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
  学
  内
  容 课
  堂
  探
  究  答案:(1)变化: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活动:①组织兴中会;②创立中国同盟会;③提出三民主义。关系: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后来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将之系统阐发为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三大主义。
  (2)理解:孙中山并非“不知”,而是为了救国,已经将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意思相近亦可)
  (3)精神品质: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
  结束语: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下列关于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说法错误的是( D )
  A.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B.1895年10月,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失败
  C.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D.孙中山在《时务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2.1910年春,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B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共产党 D.中国国民党
  3.2016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纪念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B )
  A.人文主义 B.三民主义 C.自由主义 D.马克思主义
  4.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与孙中山无关的是( B )
  A.建立兴中会 B.领导戊戌变法 C.成立中国同盟会 D.提出“三民主义”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
  目标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的史实。
  2.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
  重点 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教学
  难点 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
  学
  内
  容 新
  课
  导
  入 导入1(图片式导入) 每逢新中国的重大节日或隆重庆典,天安门广场都要摆放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这幅高6.18米、宽5.24米、重约1吨的巨幅画像是依据孙中山20世纪20年代摄于上海的照片绘制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世纪,这一形式一直保持了下来,并且还将继续下去。孙中山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问题。
  导入2(情境式导入)多媒体展示中山陵风景图片。同学们知道这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哪里吗?长眠于此的世纪伟人指的是谁?此景点为南京中山陵,伟人是孙中山。毛泽东称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何以赢得如此高的赞誉?那是因为在100多年前,一场震惊中外的革命——辛亥革命。什么是辛亥革命?它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课
  堂
  探
  究 板块一 革命志士的奋斗
  分组讨论: (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武装起义?
  (2)这些起义的后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举行萍浏醴起义。1907年光复会会员徐锡麟举行安庆起义;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4月,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
  (2)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过渡语:孙中山等人举行了一系列起义失败后,他们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举行了更大规模的起义——武昌起义,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板块二 武昌起义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 文学来源于生活。 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可怜可悲的中国最底层的百姓形象,他想投靠革命,把自己的辫子绕起来用一根筷子别在头顶,最后却落得被处死的悲惨下场。
  教
  学
  内
  容 课
  堂
  探
  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二,鲁迅眼里的辛亥革命成效如何?
  (3)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评价辛亥革命?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答案:(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现状,或辛亥革命没有能够给中国百姓带来福音等。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推动历史的进步;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中国百姓依旧在水深火热中挣扎。评价历史事件要多方寻找资料,力求全面,不能武断下结论,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
  结束语:辛亥革命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成为光辉的现实。辛亥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
  目标 1.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教学
  重点 中华民国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
  难点 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教
  学
  内
  容 新
  课
  导
  入 导入1(图片式导入)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标志着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诞生。中华民国诞生有何历史意义?袁世凯是怎样窃取革命果实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问题。
  导入2(情境式导入)多媒体展示溥仪图片。光绪三十四年冬(1908年),光绪帝载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未来的皇帝溥仪连哭带打不让内监抱走。溥仪的乳母王焦氏抱着溥仪一起进宫。12月2日,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宣统帝退位的原因是什么?宣统帝退位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课
  堂
  探
  究 板块一 中华民国的建立
  阅读材料:
  材料 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清朝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分组讨论:(1)临时政府是何时成立的?有何历史意义?
  (2)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答案:(1)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2)临时政府实行和平外交政策,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相处。
  过渡语:1912年,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并被推举为南京临时大总统。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板块二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分组讨论:袁世凯是如何窃取革命果实的?
  答案: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过渡语: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什么样的法律?这部法律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板块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小组合作: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答案:确认了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核心的国家制度;确认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了主权在民、民族平等、民主自由等原则;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结束语: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板书
  设计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