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理科)(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1道小题,约11430字。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理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错误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里的一段歌词,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A. 中央集权
B. 君主专制
C. 郡县制
D. 宗法制
【答案】D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故选D。君主专制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排除A;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排除B;郡县制是秦朝的政治制度,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代表皇帝或国王对地方进行管理,排除C。
点睛: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
2. 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 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 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D. 周王→士→诸侯→卿、大夫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初年,统治者把大规模的土地连同居民分赏给王室子弟和功臣,建立西周的属国。这些封地叫诸侯,诸侯在其封国内,又将大部分土地分封给子弟卿大夫,作为“采邑”,卿大夫再分封为“食地”,利用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建立了天子、诸侯、卿大夫之间的严格隶属关系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王权集中。从而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由此分析C符合题意。其他各项与分封制的具体史实不符。故选C。
3. 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A. 御史大夫
B. 太尉
C. 尚书令
D. 刺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回顾已学知识可知B太尉掌管军事,C尚书令属于宰相之一,只有A御史大夫和D刺史具有监察职能,而御史大夫出现在秦朝,符合题干中的“最早具备监察职能”,刺史出现于汉武帝时期,故选A。
4. 秦朝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是通过
A. 皇帝制度
B. 中央官制
C. 郡县制度
D. 王位世袭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皇帝制度即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排除A;秦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是三公九卿制,而题干强调的是地方官制,排除B;秦朝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D错误。
5. 唐朝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傅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祜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A. 参知政事
B. 中书省
C. 尚书省
D. 门下省
【答案】D
【解析】参知政事是宋朝为分割宰相的权力设置的官僚机构,故A错误;中书省负责决策,故B错误;尚书省负责将通过的决策交给相应的部门去执行,故C错误。门下省负责审议,并有否定中书省决策的权力,故D正确。
6. 中国的省制开端于
A. 秦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清朝
【答案】C
【解析】秦朝地方上是郡县制;唐朝地方实行道州县制度;元朝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清朝不是最早设行省的朝代。故答案选C。
7. 科举制的主要历史意义在于
A. 打破特权垄断
B. 扩大官吏来源
C.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有效的使知识分子通过学习而参与到中央政权中,扩大了统治基础同时,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故D正确。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是主要意义。
8. 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些规定
A. 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
B. 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
C. 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
D. 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严禁外人进入”“太监也须退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军机处具有严格的保密管理机制,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排除A。材料未反映军机大臣地位的提高,排除C;设立军机处无法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排除D。。
9.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是因为它
A.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D. 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
【答案】C
【解析】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是因为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上传下达,故答案选C。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军机处是非法定机构,排除B;军机处的设立降低了大臣的地位和权限,排除D。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