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6题,约17490字,有答案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答题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命题:高三历史备课组
第Ⅰ卷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2题,每题1.5分,共计48分)
1. 《左传》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授冠戴爵,进入仕途),人臣隶圉免(服杂役的各类奴隶因战功可成自由民)”。春秋时期这些现象的流行
A. 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
B. 是新的生产方式得以确立的表现
C. 是军功爵制实行的开端
D. 说明郡辖县的行政建制日趋普遍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以军功作为封赏的标准,推行军功爵制,这种做法有利于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A项正确。题干强调军功爵制促进社会关系的调整,与新的生产方式确立无关,排除B。题干强调军功爵制实行,没有说“开始”,排除C。春秋时期地方制度仍以分封制为主,D项说法错误,且题干无法体现,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2. 据史书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者,不容谬举”。这说明察举制
A. 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
B. 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
C. 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 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汉武帝时期规定郡守、刺史等地方官应向朝廷举荐孝廉,在对荐举作出严格规定的同时,突出了“化元元、移风俗”的作用,反映的察举制在选拔统治人才的同时,兼具社会教化的功能, C项正确。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以品德为标准,采取推荐的方式选拨人才,不能体现选举程序的严格,排除A。题干强调察举制在选拔统治人才的同时,兼具社会教化的功能,与解决官员空缺无关,排除B。察举制实行时受中央对举荐规定的限制,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理解题干信息“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逐一分析排排除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 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举见任(现任)通判。”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 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
B. 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
C. 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
D. 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州府长官不能举荐、拔擢通判,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知州、知府与通判相勾结,导致通判无法有效监察地方,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在于确保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