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4题,约16760字。
2016-2017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一、单选题:共50题
1.2016年首都博物馆举行“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特展”,妇好作为商王的妻子,生前深得信任和宠爱,死后得以厚葬。某观众据自己的观展记录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妇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仅是个案,不具有普及型,不能说明女性地位很高,①错误,故A项错误;妇好墓中出土了大量甲骨卜辞,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一手史料,②正确,故B项正确;妇好墓中有大型的青铜盛酒器,说明了商朝时中国有了酒,“开始”表述错误,③错误,故C项错误;墓内发掘出的6800多枚海贝,与中国的南海地区当时由商王管辖无关,④错误,故D项错误。
2.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情形,周朝开始确立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材料“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体现了不立嫡长子会产生诸子互相争夺王位而产生混乱局面,所以周朝确立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借此避免纷争,故D项正确;而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的政治制度,夏朝自启开始就废除了,故A项错误;王位世袭制是从夏朝开始的,故B项错误;周朝确立的分封制,分封的是诸侯,是为了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与周王王位继承无关,故C项错误。
3.《论语•为政》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下列各项与材料主张符合的是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D.“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据材料判断是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的体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思想的体现,与材料中强调“德”“礼”不符,故A项错误;“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讲求的贵贱等级秩序,但无法体现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为政以德”即德治,与材料强调“德”相符,故C项正确;“我欲不欲,而民自朴”是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
4.春秋战国时期,最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的学派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据材料“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可知儒家、道家符合条件,其中最突出的是道家的思想“道法自然”,故C项正确;故A、B、D三项错误。
5.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战国后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