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题,约8470字。
资阳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 史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许倬云著作中载:“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这一连串历史性的递嬗,代表了天命的交接,代表了一个文化秩序的延续。”在此作者认为
A.周取代商才是众望所归 B.商王是华夏文明正统继承者
C.西周统治观念出现变化 D.西周建立是华夏文明的延续
2.下面是国家博物馆对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中关于合金成分叙述的制图。这一制图能够说明春秋时期
A.青铜铸造技术高超 B.铁器产品多样化
C.手工业生产规模化 D.冶炼业分工细致
3.《日知录》:“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重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言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据材料可知
A.七国之人不注重礼数 B.春秋战国处于大变革时期
C.春秋时期宗法制崩溃 D.战国时七国平分周王天下
4.《谷梁春秋》记载:“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收成)矣。”材料表明该时期鲁国
A.土地私有制已十分普遍 B.人民承担了繁重的赋税
C.出现了新的土地所有制 D.铁犁牛耕的应用和普及
5.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C.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6.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7.柳宗元《封建论》中说:“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材料肯定了
A.九品中正制的科学性 B.分封制的稳定性
C.三省六部制的合理性 D.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8.秦朝统治者曾多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边远地区,同时又将许多私营工商业主迁徙到原秦国统治地区咸阳、巴蜀一带。这主要是为了
A.开发边远地区 B.落实重农抑商政策
C.国家长治久安 D.抑制手工业的发展
9.汉武帝时期,朝廷任用商贾子弟东郭成阳、孔仅、桑弘羊等,相继“以赀”入朝为官。其主要原因是
A.农本商末政策发生逆转 B.落实政府经济政策的需要
C.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D.政府以财产作为选官标准
10.董仲舒认为:“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这一主张实施后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儒家官学地位得以巩固 B.使得儒学思想成为正统
C.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D.阻碍了其他思想的流行
11.公元230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材料表明东吴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