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权下的自我》ppt17(3份打包)
- 资源简介:
共17张,含有文字素材两份。
教学设计(配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Ⅲ人民版专题六
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内容标准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本课主要叙述了“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性的欢歌”以及“与上帝的直接对话”三目内容,主要阐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性的复苏和人文主义的发展。因此本教学案例设置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两个子目,即把教材中的一二子目进行了合并处理。
2、本课内容在学习模块中的地位
本专题共有3课,主要通过对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来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和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本课内容在必修模块(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8个学习专题中外历史结合,形成发展脉络清晰、专题特色鲜明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史课程体系。因此,学好本专题对于从思想文化层面理解中西方社会文明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特色有着特殊意义。才有助于学生以宽容的心态树立起人类的普世价值------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人文理念。
3、本课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分析
在本专题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用“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这一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深切体会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过程。因此本课重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同时,专题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思辩能力,所以难点是:认识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延续。是理论性很强的内容,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设计
本教学案例出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6第2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和能力]
识记: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运用:思考看待问题应深入本质,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和方法]
以史料阅读、中外历史比较、图表法等形式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探究历史的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学案设计
[学习活动1]
引导欧洲走完中世纪文明的历程,来到近代文明大门前的是?
[学习活动2]
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国籍 特点
文学 初期 《神曲》
意大利初期三杰 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批判教会的腐败
《歌集》
薄伽丘
高潮 《哈姆雷特》 英国 歌颂仁爱,
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艺术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
美术三杰 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思想感情
米开朗琪罗 雕刻大卫、摩西 雕像体现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擅长画圣母,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
[学习活动3]
阅读材料及教材,概括路德的主张。
[学习活动4] (分组讨论)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与明清时期的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了哪一相同倾向?
请分析这一倾向(人文倾向,张扬个性,市民文化)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