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案.docx
课件.ppt
课件共27张,教案约3920字。
第9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等;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进步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4)探究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探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和基本情况。
2 过程与方法:
(1) 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联系讲解,史料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的能力,培养“论丛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的,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导入
引用“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这句话,展示图片,引发辜鸿铭与北京大学的关系,辜鸿铭,用自己偏激的方式维护尊严,表现中国人民的骨气。加之展示北京大学新聘贤达装束的特点,体现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的方针。辜鸿铭嘲笑诸公心中“无形的辫子”,借以提问学生:想要去除这“无形的辫子”该如何做?引出思想解放这一回答,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活动】讲授新课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探究一展示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图
材料二:“民主共和”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的主要思潮之一。到20世纪初,介绍西方启蒙思想的书籍已翻译了250多种,进化论和天赋人权等观念进一步传播。
思考: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新气象
学生思考...........回答: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西方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材料三:“猿举大刀杀人多”漫画袁世凯天坛祭奠称帝图
思考:思考:这些新气象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阻碍?
学生讨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