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聚焦高考考点,详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能力培养
⑴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历史事件的能力。
⑵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初步研究,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功绩与不足,初步掌握对历史事物正确、全面评价的方法。
3、思想认识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先进的革命思想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⑵认识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的新探索,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精神实质;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全面评价;归纳近代思想演进。
教学过程:
【导入】新文化运动
PPT展示图片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设问:结合图片思考,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目的达到了吗?
生:(复习回顾,逐步回答)
师:中国向西方学习,争取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过程,大体经历了器物技艺—社会制度—文化心理三个层次的依次递进;或者说,经历了经济—政治—文化的逐渐递进。其特点是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本课主要学习第三层次思想文化学习—新文化运动。
通过“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视频的播放,感知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必要性。并利用幻灯片中的最后一句话“1915年-1916年的中国,政治及思想界为什么会出现沉闷、彷徨?”。引出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思考。
师:中国近代历史上,我们的祖国饱经外国列强的凌辱,而我们的先辈们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康有为、孙中山可以说是他们杰出的代表,辛亥革命失败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新的领域——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斗争,这就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文化运动。
播放胡适作词的歌曲《兰花草》,并介绍创作背景。针对背景设问:当时中国是怎样的情形而孕育出了自由主义思想呢?由此导入对背景的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本课主题。通过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