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期中)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2题,约12960字。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期中)历史
一、单选题:共40题
1.史料是历史片段的记录,其表现形式多样,而历史的研究也离不开史料。下列不属于史料的是
A.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B.明朝文渊阁大堂旧址
C.《史记》、《汉书》 D.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的主张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常识。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第一类史料为书报。第二类史料为文件。第三类史料为实物。第四类史料为口碑。思想主张不属于史料,题目为逆向选择题,D项正确。A、B两项为实物史料,C项为文字史料。
2.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孟子思想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意思是所谓大臣,必须要能以正道来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不应该再当大臣,“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的意思是作君主的犯了很大的过错,作臣下的就要告诉君主,臣下告诉君主多次要改掉曾犯下的大过错,但是君主从不听劝,这样的话,作臣下的就可以让其它更有贤明的人当君主,可见A、B、C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孔子和孟子都强调为王之道,首推的是崇高的道德,有德的人当之,故D项正确。
3.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根据材料,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解读材料可知,齐桓公维护西周的典章制度,晋文公僭越西周的礼仪规范,这种评价与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相吻合,D项正确。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