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2月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题,约7370字。
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上)12月调研检测
高2018届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2.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 只交答卷(或第II卷),第I卷学生带走,以备讲评。
第I卷(选择题共48 分)
1、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D.道家学说
2、下列表述能够反映孔子思想核心的是
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以爱人之心调节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C.“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D.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
3、易中天认为先秦诸子中有两派“都是功利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其中一派讲“天下之利”、“庶民之用”,另一派讲“军国之利”、“君主之用”。他评论的最有可能是
A.儒家和墨家B.儒家和法家
C.墨家和法家D.道家和法家
4、有学者说:每一次人类文化的交流,都会带来一次文化发展的机遇。比如说,我们遇到了印度佛教就是一个很大的幸运。以下事例不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B.程朱理学的创立
C.吴道子创作《送子天王图》D.敦煌莫高窟的兴建
5、《论六家要旨》中提到:“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这反映的主要思想是
A.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B.天人感应,遵循天道
C.矛盾双方可互相转化D.顺应时势,无为而治
6、鲁迅《门外文谈》中说:“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引,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作者想表达的是
A.文字创立比较粗糙B.汉字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
C.文字统一遥不可及D.史官的参与整合至关重要
7、宋代话本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而且人物的塑造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塑造对象。这反映出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市民文化成为社会主导D.社会阶层变动影响创作
8、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的主张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9、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之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