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道小题,约8340字。
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十一年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
唯太公疆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伐纣决战)。”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A.大多数周人仍敬信天命 B.周武王不再信天意而只重人功
C.周武王是最高唯一决策者 D.周王的决策会听取政治经验丰富臣子意见
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
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3.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帝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
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
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这反映出隋朝
A.开创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 B.继续沿用察举制并有所发展
C.表明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 D.重视官员的德行与考试成绩
4.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
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
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
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 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
5.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
而是战胜国”。你认为导致战胜国“不满意”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赔款太少 B.外国商品滞销
C.清政府实际上仍在闭关锁国 D.外国资本不能输入
6.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
用”,“(太平天国胜利后)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今后……还
可以成为亲密的朋友”。这表明太平天国政权
①反对西方国家支持清政府 ②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
③反对外国人侵略中国 ④希望西方各国与太平天国结成同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近代某条约规定:“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
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
断该条约
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8.著名学者萧功秦指出:“从清末改革三阶段来看,洋务运动由于士绅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
遭受失败,戊戌变法则由于激进改革精英的不当战略而失败,而清末新政是中央权威的
急剧流失,由于不适当的分权化的立宪改革而失败。一从本质上看,清末三个阶段改革
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