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2道小题,约8680字。
2016.10高三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选择题
(共40个,每小题1.5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1.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
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2.学者顾则徐说:“西周封建,方国变为封国,得封则为国,无封则不为国,无封之国为外国(夷狄之国),朝下之国独立程度大大削弱,且国有爵等。”材料表明分封制( )
A. 推动了等级社会的形成 B.形成了封国对抗中央的局面
C.削弱了周王的统治地位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3.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
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
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
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
4.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下的阶层,如贵族、奴隶等。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如贫民可以因为努力而变成官员。社会流动变大的意思是指不同阶层的人转换另一个阶层的可能性变大。若以此概念来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大
B.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少
C.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
D.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大
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多数都喜欢招贤纳士,对儒生也礼贤下士、礼遇有加。这表明( )
A.儒学理论在当时得到采纳 B.学在四夷、民间是普遍现象
C.百家争鸣使儒学广泛传播 D.它只是诸侯的一种政治姿态
6.《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主张有利于( )
A、对君主构成一定的心理或道德压力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有效地约束君主专制权力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7.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8.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
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
9.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D.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