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2017届高三年级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道小题,约5420字。
荆州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卷
一、选择题(24题,共48分)
1、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贵”“富”合一到“贵”“富”分离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工商食官的制度被打破 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 B.确立起重农抑商政策
C.提倡“工商皆本” D.强调以耕战强大国立
3、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4、明代浙江杭州百货所聚,湖州的丝,嘉兴的绢,绍兴的茶酒,处州的瓷器,温州的漆器,金华的火腿等,“皆以地得名”。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商品生产的区域分工日益明显 B.手工业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C.个别行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手工业区域分布相对平衡
5、观察《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依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古代丝织业中心多数分布在丝绸之路的沿线
B.汉代丝织业中心由都城长安向全国各地辐射24
C.元至清朝苏州、南京等地也成为丝织业中心d
D.唐宋时期的丝织业是发展最快的手工业部门l
6、北宋李觏明确指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言”,他还批判孟子“何必曰利”的说法太偏颇。王安石也反对以往儒者“耻言理财”的旧传统。苏洵也主张“徒义”是行不通的。这反映了北宋时期:g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B.政府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T
C.孟子的学术和社会地位降低 D.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g
7、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m
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o
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G
8、皇室、贵族、官僚、地主都可以用经济的或非经济的手段造成巨量的土地集中。但是,王朝更替,宦海风波,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所有权的大规模转移……多产之家往往多妻妾多子孙,而再多的田产也经不起一析再析,几代之后,集中的土地又会化整为零,这主要说明了中国古代社会:y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