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专题考点练习: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7940字。
考点7: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
1.马克思在1853年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解体一样。”马克思意在表明( )
A.工业文明必然取代农业文明B.君主立宪制必然取代封建君主制
C.主观暴力破坏与客观推动进步同时并存D.主观暴力破坏具有延续的特点
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这种转变反映了( )
A.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B.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启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3.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B.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D.各国通过《辛丑条约》纷纷设立租界
5.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B.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
C.鸦片战争打击了广州对外贸易D.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6.“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人,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这段话( )
A.认为中国近代化始于被迫开埠通商B.解释了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C.全面分析了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D.客观评价了西方扩张的积极作用
7.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凸显了中国古代“天下观”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战争
8.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
C.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D.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
9.清末,国史馆对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对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A.总理衙门政治地位低下B.清政府拒绝外来文明
C.近代中国变革阻力重重D.国史馆官员观念保守
10.针对皇帝强烈地反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告诉皇帝说:“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此事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