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一中2017届高三级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8小题,约10240字。
中山一中2017届高三级第二次统测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两部分,请把第一部分(选择题)答案填在机读答题卡上,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填在对应题目答题卡位置上。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共90 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48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1.5分,多选、错选、没答题均不得分。)
1.在分析楚汉之争中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2.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汉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
A. 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 B. 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
C. 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 D. 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
3.《隋书•刑法志》中记载:“死罪者,三奏而后决。”《唐六典•刑部》中记载:“凡决死刑,皆于中书、门下详复。”它们体现了
A.明德慎罚的理念 B.分权制衡的原则
C.厉行法治的精神 D.以礼入刑的思想
4.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王朝大一统的重新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儒家思想的复兴
5.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D.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6.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A.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7.《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8.明中期后,政府在福建漳州征收加增饷,“加增饷者,东洋吕宋(即菲律宾),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亦无几。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船税与货物税)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追银百五十两,谓之加征。” 加增饷征收反映了当时
A.赋役货币化政策成效日益显著 B.朝贡贸易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C.西方对华货物销售呈滞销状态 D.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9.清朝官员姜宸英说:“民内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