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省淮南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8题,约18960字。
2016年安徽省淮南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本卷共12小题.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大事表》记载了大量“弑君”、“出君”事件,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已较为罕见.材料反映战国时期( )
A.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度 B.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C.中央集权有了较大发展 D.社会矛盾逐渐缓和
2.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材料意在说明唐朝( )
A.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B.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
C.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 D.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
3.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困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 )
A.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
B.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
C.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
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
4.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占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
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
5.中国社会传统的习俗是女子婚前梳辫,婚后梳髻.清末民初广东顺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的风俗,这些女子称为自梳女.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风俗逐渐近代化 B.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削弱
C.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 D.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
6.孙中山在《对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词》中说:“中国现在革命,都是争个人的平等、自由,不是争团体的平等、自由.所以每次革命,总是失败…只全党有自由,个人不能有自由,然后我们的革命,才可以有望成功.”材料反映了孙中山( )
A.已经放弃了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