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海省西宁市五中、四中、十四中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8道小题,约9310字。
2016年青海省西宁市五中、四中、十四中高三第一次模拟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以下是一学者就某主题所列举的提纲。由此可得出并合乎该主题的结论是( )
A.哥伦布远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地理大发现密切了文明间的关系
C.印第安文明曾经引领世界发展
D.西方殖民导致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文字“印第安人的历史”、“15世纪末以前,独立发展”、“一切从1492年开始转变”可知,1492年后印第安人的历史发生转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首航到达美洲,开始了西方对美洲的殖民。A项表述不能体现对印第安历史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C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
2.下图是苏俄(联)1913年—1937年工业产值变化示意图。下列对1932—1937年工业发展程度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结果 B.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C.是一五计划的重要成果 D.苏联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
考点: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32-1937年”间苏联工业发展迅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为二五计划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1921年,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新经济政策是1921-1928年,B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一五”计划是1928-1932年,C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
3.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文字“1952年底”、“俄文专科学校”、“俄文课程”、“学习俄语的热潮”可知,当时中国受到苏联的重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国家建设学习苏联,A项表述“转变”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只是现象不是实质,排除;D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D。
4.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文字可知“17世纪60年代”到“18世纪末”英国的茶叶消费由“上流社会”走向“普通民众”,说明英国市场上茶叶数量的增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茶叶产自东方的中国等地,英国市场上茶叶数量的增多应该得益于东西方贸易的扩大。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C两项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排除;D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D。
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是建立在美苏政治军事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苏联的解体。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国家实力的消长 。根本利益的矛盾一直存在,A项表述中“趋同”错误,排除;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表述符合史实,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
6.某经济学流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这一理论( )
A.是凯恩斯主义的新发展 B.主张国家减少干预经济
C.与自由放任政策相一致 D.不利于滞胀危机的解决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文字“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可知该流派主张国家减少干预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减少”不等于“自由”,C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理论为解决滞胀危机而提出,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与19世纪晚期相比促成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福利国家制度确立和扩展 B.重视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
C.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力推动 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施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文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金时代”的具体时间为“1946-1973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成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应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力推动。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故选C。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