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道小题,约6870字。
2016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联考
历 史 试 题
命题学校: 命题人: 审题人: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及其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反映了先秦时期( )
A.许多名臣出身比较微贱 B.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
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天下大同仍占主导地位
2.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推断出当时佛山 ( )
A.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矿冶手工技术有较大进步
C.铸造业比较兴盛 D.百姓安土重迁的观念依旧
3.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 )
A.产生于儒家“仁爱”思想 B.使先秦血缘政治瓦解
C.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D.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4.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 )
A.否定“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B.反对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C.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 D.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
5.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决策失误的需要 B.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C.为防止宦官专权乱 D.君主权利独裁强化的需要
6.《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这说明此时的中国( )
A.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D.土地仍归贵族所有
7.顾亭林,明末清初人,想革命排满,但深感社会没有力量无可凭借。他曾跑到山西,看见一个裴村,祖先在唐代是大门第,做过好几任宰相,直到明末还是几百几千家族聚族而居。他看见这样的村庄,认为要“封建”才得有力量。这说明顾亭林认为明朝时期应( )
A.加强宗法制与分封制 B.加强封建专制
C.中央分权给与地方 D.恢复宰相制度
8.他们所到之处,文化受到无法弥补的破坏。沙皇俄国趁清朝政府与他们作你死我活的搏斗,东北与华北兵力空虚,侵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清政府……无心与外敌对抗,英、法联军轻易地攻占天津、北京,大肆抢掠,火烧圆明园。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
A.英法 B.日本 C.太平军 D.义和团
9.下表是《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一书中关于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对上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城市化整体上发展缓慢 B.手工工场的兴办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C.城市化的主因是商品经济发展 D.长江下游、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最高
10.共产国际指示中国共产党:推翻国民党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一切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先决条件,必须发展罢工运动,领导学生运动,号召士兵与民众,联合反对帝国主义与国民党。该指示应出现在( )
A.国民革命初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D.抗日战争反攻阶段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