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日持久的战争》教学案
- 资源简介:
约8100字。
第二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教学建议】
重点:一战中的重大战役。
难点:战争的残酷及战略态势。
突破方法:
1.结合课本地图,以时间为顺序掌握一战欧洲三条战线的作战双方及东西线的重大战役。
2.利用好教材的插图和资料加深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树立维护和平、反对战色的观念。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采用多媒体导入法:
播放课件:
与过去战争每天死亡人数的比较(单位:人)
拿破仑战争(1790~1815): 233 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 1075
普鲁士丹麦之战(1864): 22 普奥之战(1866): 1125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518 普法战争(1870~1871): 876
波亚战争(1899~1902): 10 日俄战争(1904~1905): 292
巴尔干战争(1912~1913): 194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5509
-----摘自《世界文明史(15)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其中死亡1000多万人。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从以上两幅图表中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血腥性,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与以往战争相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学案导学
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1.欧洲三条战线及其对峙形势
战线 地理范围 作战双方
西线 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英法军队一德军
东线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军一德、奥匈军队
南线 巴尔干地区 塞尔维亚军队一奥匈军队
2.“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1)制定:首先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
(2)破产: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3.东线战事:德军进入俄国境内,俄军深入奥地利境内,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东西两线的战事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战。
【问题探究】材料一 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过去几十年发明出来的各种武器——有枪栓的来复枪、机关枪、现代榴弹炮等……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敌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请思考:
一战为什么变成旷日持久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