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年级月考(12月)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道小题,约6570字。
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年级月考(12月)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
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曰:‘有
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2.《十二铜表法》中有多条这样的规定,如“恩主诈骗被保护人的,应宣誓充作‘牺牲’,奉献于神”;以蛊术损害他人庄稼的,科处极刑;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处死以祭谷神;施魔法或以毒药杀人的处死刑。上述规定共同体现了罗马法
A.鲜明的宗教色彩 B.同态复仇的原则 C.鲜明的等级特征 D.轻罪重罚的特点
3.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①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③柜坊、飞钱开始问世 ④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周公要求统治者要“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
“郡 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B.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C.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D.用礼仪道德遏制人欲
5.恩格斯曾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做过这样的评述:“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的评述主要说明
A.德意志帝国分裂局面仍然没有消除 B.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C.《帝国宪法》为工人合法斗争提供了平台 D.德意志帝国并不害怕德意志工人武装起义
6.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对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欧洲 100 140 266
非洲 100 95 95
亚洲 330 479 749
A.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 B.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C.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的增长
7.1789年,华盛顿在首任总统就职演说中说:“任何地方偏见或地方感情,任何意见分歧或党派敌视,都不能使我们偏离全局观点和公平观点,即必须维护这个由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所组建成的大联合政权。”这句话的精神实质是
A. 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 B. 维护联邦的统一与稳定
C. 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D. 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分权
8. 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D. 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9.一位同学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有如下表述:“思想界大飓风”,“欢呼三贼罢官”,“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旗为五色,民众笑开颜”。以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B.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国共对峙、国共合作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