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2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份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必修)
命题人: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 刑德并用
2、“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这表明作者主张:
A、主张建立父权家长制社会 B、体现作者君权神授的观点
C、三纲五常的道德观 D、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对文字资料的研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获取历史知识的渠道,文字资料也是证明历史观点的重要依据。宋明理学的出现表明儒家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辩化、系统化、理论化的转变,以下文字史料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②“发窍之最深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③ 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
④ “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 李贽在《焚书•答耿中丞》中称“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仁者”以天下之失所也而忧之,而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对此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作者肯定人的正常的自然欲求 B.用“政”“刑”来限制人们的行动
C.用“德”“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D.表达了对正统儒学的彻底否定
5、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下列主张体现人文精神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民贵君轻③存天理,灭人欲 ④齐家、治国、平天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人类的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下列主张能证明此观点的有(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历 史(选修)
考试范围:必修三1-6单元;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以来,民间广为流行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 )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B.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
C.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D.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
2.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3.《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这些君王包括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其背后昭示的是( )
A.“大一统”理念 B.天人感应思想
C.民本仁政观念 D.封建迷信思想
4.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兰台序九流,儒家但居一。诸师自有真,未肯附儒术。后代儒亦尊,儒者颜亦厚。洋洋朝野间,流亦不止九。不知古九流,存亡今孰多?或言儒先亡,此语又如何?”这是清代学者龚自珍表达对儒学地位看法的诗。下列观点与他相近的是(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儒道也。”
C.“孔子为教化之主,而一切道德之源也。”
D.“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6.李贽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