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历史高考备考热点之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
- 资源简介:
约6780字。
2016年历史高考备考热点之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
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
【热点追踪】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是人类美好的愿望和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长效热点。从考查形式上来看一般以隐形、综合考查为主,在创设题目意境和社会背景材料的基础上,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民生政策放在一起,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从而把学科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考查方式强调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社会热点的非直接性介入。从命题内容上看,古代民本思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罗斯福新政、欧美国家的福利制度、中国近现代进行的民生探索等知识点考查频度是较高的,且考查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知识整合】
一、公平与和谐思想
(一)中国史部分
1、孔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
2、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
3、孟子:“仁政”,“重民”、“民贵君轻”。
4、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5、庄子: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现象。天与人“不相胜”。
6、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
7、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