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教科研协作体山东省19所名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新起点)联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11340字。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
山东省19所名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新起点)联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对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答案】A
考点:分封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概念。材料所讲的“领地国家”是在西周。而B、C、D都是封建制度王朝。所以答案选A。
2.侯建新指出:“科举制度后来曾引起近代西方贤达的关注,但就其实质而言毫无现代概念。”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评价,符合侯建新观点的是
A.改变了欧美选官制度 B.带来社会公正与公平
C.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D.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
【答案】D
考点:科举制度。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就其实质而言毫无现代概念。”说明科举考试没有突破封建制度的藩篱,没有体现近代化的内涵,故D正确。
3.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答案】C
考点:闭关政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历史基本发展规律掌握。题干的核心观点是古代王朝始终以天朝上国自居,是一种自高自大、唯我独尊的心态。先用排除法,A项不符合史实,因为直到清朝仍是这种心态,而英国早已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进行工业革命。B项只涉及中国周边民族,而题干还包括外国。D项显然错误。这种心态恰恰是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的,统治者不了解外部形势,盲目自大。故选C项。
4.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
A.社会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 D.全球史观
【答案】D
考点:考察史观问。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孤立分散发展到走向整体 世界的过程,题干反映的历史分法正是全球史观的体现。
5.明清时期,杭州东街(现建国北路)的丝行在每年正月十六日开张,四月的小满一过,近到笕桥、乔司(方言“茧桥”“缫丝”的谐音),远到南浔、湖州,投售土丝的蚕农摩肩接踵……。东街的土丝收购价一高,德清、海宁的蚕农摇船赶来了……。从中可以得出:
A.商品经济已影响农村 B.杭城丝织业十分繁荣
C.杭城经济文化生活丰富 D.资本主义萌芽始现
【答案】A
考点:据题干材料,可知每年正月开张,四月蚕农繁忙,反映了当时商品交换非常活跃,实质上说明了商品经济已影响农村,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题干材料未体现,排除。
6.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考点:北宋社会经济。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①说法错误。我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说法不符合史实。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②符合题意。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③符合题意。故选C
7.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出的信息最恰当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