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一中2015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4题,约8550字。
浏阳一中2015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时量: 90分钟 分值:100分 制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尚书本是传递文书的小官,汉武帝时“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 ”,皇帝需要找人帮助阅读日常文书,提出初步意见,设立领尚书事一职,帮助皇帝审批文书。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预示着制度变革的方向 B.表明了皇帝精力的不足
C.证明了君主专制的必要 D.解释了丞相制度的优势
2. 有学者估算,在明太祖朱元璋当政的31年中,大约有10万到15万贪官人头落地。如此厉行反腐败并没有没有让贪腐稍有收敛。这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废除丞相导致官员缺乏约束 B.社会风气导致官员道德低下
C.反腐太严导致官员集体报复 D.权力不受制约难阻官员贪腐
3.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4.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
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
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
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
5. 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
A.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
C.以孝选官保证了政府的人才需求 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6. 《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 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C.“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D.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
7.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