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4题,约10500字。
佳木斯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大传》记载:“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弥者为小宗”。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为其作注曰“别子,谓公子若始来在此国者,后世以为祖也”。由此可见, “别子”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A.周天子 B.诸侯国君 C.卿大夫 D.士
2. 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分封制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3.面对西周大军兵临城下的危局,商纣王却镇定地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是何能为!”西周初年,统治者明确提出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表明
A.商朝统治者非常重视敬天尊祖制 B.西周统治者认识到人事重于天命
C.商朝统治者不认可传统的天命观 D.西周统治者接受了儒家民本思想
4.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5. 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周边王朝已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B.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
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满足皇帝的私欲 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C.强化君主的权力 D.彰显皇帝的权威
7.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8.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