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高三年级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7070字。
中山市高三年级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图1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 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
A.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 B.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
C.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 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
2.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 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 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A.有教无类 B.学在官府 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
3. 《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
C.赋税制度重大改革 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
4. 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理尽,然后弹之”。这说明
A.唐朝开元之后监察重证据推演 B.捕风捉影是当时监察的特征
C.弹劾皇帝是监察官的主要职责 D.唐监察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
5. 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老子 B.李贽 C.朱熹 D.王阳明
6.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科目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说明科举制度越来越受重视 B.是社会底层乐于接受的选官制度
C.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D.从历代科目变化可看出用人取向
7. 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
A.“进化论”为社会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 B.晚晴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变化不大
C.变革救亡图存为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 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
8. 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