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4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1小题,约7330字。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2分)
1.明代规定儒生按照不同的品级可免除不同的丁、粮和杂役,即“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此规定
A.从经济方面支持了科举制度 B.是广大农民乐于接受的税收方式
C.有利于促进土地私有制发展 D.废除了封建人身和劳役依附关系
2."直到汉武帝时期……发现铸钱和煮盐对国家赋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2000余年的‘盐铁官营’政策。”这一政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B.有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解决了国家赋税的问题 D.催生了富商大贾的出现
3.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 B.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
C. 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 D.中国更深地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5.清人说:“天下之民尽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耻为厮养而耻于力田;其安于南亩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盖不及什之一……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民未有不欲利者也,失之本则求之末,失之己则争之人……”材料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一定的变化
B.当时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
C.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贾而好儒”的现象
D.“贱农而贵商”的观念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风尚
6.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这表明
A.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 B.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
C.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 D.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
7.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 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
A.反对世界大战 B.倡导民主科学 C.宣扬实业救国 D.维护领土主权
8.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他们
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 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始终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9.《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A.拥有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 B.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
C.人们的审美观与西方看齐 D.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