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4题,约8680字。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提出:“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可能是
A. 老子 B. 孟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2. 《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秦朝的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B. 周朝末年,维持数百年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
C. 秦朝统治者针对分封制弊端,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D. 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
3.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说:“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由此判断,他评判地方行政好坏的主要依据是
A. 能否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B. 能否加强中央集权
C. 能否抵御外敌入侵 D. 能否镇压地方叛乱
4. 曹兵武在《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中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A. 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 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 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D. 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5. 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 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
B. 分封制崩溃,各家各派提出各自主张,百家争鸣
C. 孟子等儒生得不到重用,消极遁世
D. 从现实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权谋之徒,摒弃儒家学说
6.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描述中国科技:“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古代科技为政治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B. 史书中关于日食的记载不准确,不足为信
C. 记录者为取悦统治者而弄虚作假,反映了君主专制加强
D. 记录者可能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以此劝谏统治者施行仁政
7.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准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 人性本善 B. 心即理也
C. 格物致知 D. 致良知,知行合一
8. 一位学者说:“明初虽然出现了《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这样不朽的小说,但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流行。一直要到弘治、正德以后,这两本长篇小说才得到迅速的刊刻流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三国演义》最早版本是嘉靖元年刊刻的,《水浒传》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