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6题,约6810字。
东城区普通校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12月联考
历史试卷
命题校:北京市第27中学2013年12月
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2. 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政治结构是
A.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D.从民主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3.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
A.《论语》B.《道德经》C.《墨子》D.《韩非子》
4.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中心。下列水利工程地处黄河流域的是
①郑国渠②都江堰③白渠④灵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右图秦朝中央官制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有( )。
① 以皇权为中心
② “三公”互不相属,彼此牵制
③ 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
④ “三公”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A.①③④B.①③
C.①②③D.②④
6. 下列属于元朝成就的是()
①《农书》)②《农政全书》③《授时历》④水运浑象仪⑤简仪
A.②④B.①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③④
7.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了封国采邑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B. 孝文帝实行“三长制”,使地方豪强失去对大量依附人口的控制 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C.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既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又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